23 / 12 / 31

2023 年旅行的番外篇

关于旅行的一些番外总结,略微琐碎,是以为记。

旅途

  • Gyroscope 记录今年去了 40 多个城市,算起来,如果每个周末算起来是两天的话,应该有 90 多天在北京之外的城市游荡。

  • 这些城市里,有三四个城市当地有朋友,到的时候有见面一起吃饭,其余的都是一个人独自旅行。

  • 每到一处会研究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本地生活,虽然看起来可能都是一些很宏大的词,但通常的观察和理解是在日常之间。虽然感受是片面而且是非常个人的,但还是有一些相对细微的感受在行走之间。

  • 总体而言,在没有融入当地生活的时候,是无法评判和判断当地生活体系的进程,很多时候的感受都是不准确的,但通过当地基础设施服务的进步和使用又能从微观上看到一点。

  • 世界的发达程度和技术进步程度一部分比想象的快,但是在很多地方或者很多国家技术进步背后向用户传递的过程里要比想象的久,这可能才是一个持久战。

  • 国内因为过往很多行业大力驱动,所以带来了一些基础革新的推进和变化,比如移动支付,比如手机的配置,但是在很多国家的很多地方看起来还没有到这个程度。

  • 一个人在外长途旅行,到最后考验的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不言而喻,如果你每天都走几万步,持续一周,对身体还是一个重要考验。

  • 心理素质是说如果你在外超过一周,并且没有跟身边的人在交流,那还是有一点点会 emo。

  • 出门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不只是去看风景和路上的人,最大的收获是世界是看不完的,还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 热爱也是有意义的,但要寻找更加普惠的意义,就不完全是热爱本身驱动的了,在解决自身热爱的时候也想一想能不能顺手解决一下普世需求。

  • 基本上领略了独自旅行里的心理感受,总结出来,就是不想要独自旅行了。

背包

  • 一般三天以内的旅行背一个双肩包就可以了,基本上已经在日常配置里满足旅游需要的所有场景;

  • 通常情况下,穿一双好走路的鞋是整个旅行的关键因素,我一般出门的时候每天都在 3 万步左右,鞋不舒服还是会比较累,但有时为了好看也会穿小白鞋,就只能真的是休闲游了。

  • 很是佩服那些一个旅行包环游世界的人,主要是我觉得重量有点超标,不过最近有一次十天的旅行也只背了一个双肩包,想来这次结束之后我下次出门对于背包的整理会更有方法。

  • 一个总结是有接近 50% 的东西是备用但实际没有真正用到的东西,有时候可能我们为了应对风险,确实也背了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在身上。

  • 以及,为了追求极简轻便,这一年也交了不少时间的智商税。

酒店

  • 如果在一个城市呆超过三天,那我可能会换不同的酒店,尤其是在国外的时候,基本上会一天换一个,通常核心城市换不同类型的酒店,如果是相对不是那么发达的城市,就住那个城市的商旅酒店,不会太贵但基本的品质有保障。一般很少住度假酒店,可能也跟我旅行的范畴有关系。

  • 换酒店是想要感受一下不同的酒店的风格和氛围,发现睡得最好的是青旅,主打一个倒头就睡。

  • 一个人出门的话酒店就不会找太贵的,会觉得不太值得,睡一觉花2000块钱还是有点亏,尤其对于不需要打卡,不需要拍照的人来说更是有点浪费。

  • 23 年住过的酒店最便宜的是一晚 60 块钱的大床房,是一个临街酒店后面的居民区新加的房间,只有一层,听起来房顶像是砖瓦的样子,那天晚上下大雨,10点半上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在房顶和窗前睡着了,是 23 年睡得最好的一晚。

交通

  • 机票一般提前买或者买随心飞,整体单次出行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甚至可能会比日常在北京打一次车便宜。

  • 如果是周末,那就是花一天的时间报个一日游的团,节省通勤时间把该去的地方都走一遍,剩下的时间就随意的走。

  • 如果是从首都机场出发,从家里打车去机场只需要15分钟,如果是大兴机场,打车+地铁过去需要一个半小时,整体上时间可以接受,今年在出去旅行的过程里路途时间看了很多书,这个有点像是意外收获。

  • 到一个新的城市,一般晚上的话尽量打车,白天就会选择坐机场大巴或者公共交通,然后又不得不想起一个人打车确实有点浪费。

  • 公交穿过城市的时候,有一种对时间漫长旅途的惬意感,仿佛可以从忙碌里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