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09 / 25

首都机场来信:迎来送往是开始或结束

从家里出发下楼,上车到首都机场,全程不到 20 分钟。

在疫情前,首都机场一度是国内吞吐量最大的机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首都机场的航线都是遥遥领先,疫情期间和今年来的几次,总体的人流量相比过往从直观感觉上还是差了很多,不知几时才能恢复到以往的忙碌场景。

我经常习惯去 T2 ,T2 比较小也比较熟悉,以前住在顺义的时候,从米兰花园打车到 T2 只需要10分钟,算上过安检的时间,我从家里到过完安检只需要 25 分钟,用闭着眼睛就能找得到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我的熟悉程度快要能在心里默默画出路线图了。

T3 一般飞国际或者实在是要飞京沪快线的时候会从 T3 飞,主要原因是 T3 比较大,从到机场过安检全部加起来比较费时,安检之后也需要走很久,如果碰上半夜的飞机回北京,地面滑翔时间让你有种降到河北的错觉,再加上出来到停车场的时间,总体上体验不太好。

如果不延误,一般航空公司会提醒旅客提前两小时到机场,我不卡点但也不会提前两个小时到,且流程熟悉之后一般差不多过完安检就能登机,除非是要在机场吃个饭或者买个东西,对于出行的时间来说,起飞的等待总是漫长的,如果加上延误,那就是在漫长里增加不确定性,即使是期待,也终究拉长了疲惫的过程。

印象里在首都机场没有过特别严重的延误,一般我从首都机场出发的都是早班机,延误的概率会比较低,买票的时候也会看看航班过往的延误情况以及执飞航线的排班情况,通常还有下一个航段执飞任务的航班延误概率较低,或者在同等原因延误的情况下有较高的起飞概率,所以有印象的延误最长可能也只有两个小时,那次是登机之后的延误,睡一觉醒来发现还在原地,一度以为是做梦。

另外,如果日常航班延误就会晚点去机场,有时在赌航旅纵横的准确时间,有时在赌五公里的交通状况,比较幸运,从来不在这个维度里真正的赌时间和交通,还没有因为赶不上而错过航班。

机场最常见的还是重逢和别离,常常看见有人捧着花来接机,也经常看见有人在安检入口深情拥抱别离。当然也偶尔有自我迷失的时刻。

有一次从上海飞北京,因为坐前排,差不多是第一批下机旅客,从到达口出来的时候,一群人突然开始举着花对我挥手,懵了五秒还是继续往前走,走了几米才发现他们根本不是跟我挥手,是我同航班有一个艺人,碰巧我跟他一起出来,只是我日常也戴着口罩,所以被误会了,一群人对我挥手的那个瞬间,真的是很有迷惑性,我就差也挥手示意了,幸好没有这么做,不然当天就要社死在他的粉丝群里,成为小丑。

以前常来机场接机,也经常来送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接机是15年爸妈来北京的时候,此前父母没有来过北京,这是第一次,父亲一度想要来看看我的生活但也始终没有来,借着那时的机会就过来生活一段时间,从父母从家里出门,到过安检候机到起飞,几乎全流程关注,也看着时间,当时Y老师跟我一起去接机,母亲出来时,我看见她了她还没看见我,可能是长途飞行的疲惫和劳累,加上母亲有一点静脉曲张,久坐会有点血液不循环,看得出来她眼神的疲惫,但是看见我们立马流露出欣喜的表情,父亲虽然不苟言笑但也看得出来开心,Y老师上去跟我父母打招呼,然后一起接他们回家。很多年过去了,往事已经随风远去,留在印象里的是母亲当时的笑容,久远得像上个世纪。

最近几年在机场候机时,无数次重复的心绪都会涌上心间,为什么是一个人出门,应该是跟家人一起,带着妻子一起旅行,甚至已经有个小朋友在身边蹦蹦跳跳,这是想象中出行的样子,这个画面我想象了无数次,直到现在还在想象。

机场作为枢纽见证了城市的起飞和发展,飞机的起起落落在日复一日发生,迎来送往是这个城市连接的开始或结束,对于个体来说,每一次出发或到达,都可能是一次新的开始,好像这人生的起起落落,不变的是一直在路上。

当然我也知道,重逢和别离是人生常态,有别离时,是期待下一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