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10 / 04

喀什来信:远方是蓝蓝的天

从城市到乡村,是灯火,是不夜城,是乡道里的北方

喀什是这次新疆之旅在同一个地方停留最久的城市,稍微的有一些缓和和惬意的感觉,也很用心的观察了这个城市的一些细节,比如他们的沟通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交。

早上八点,喀什天还没有亮,走在外面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但这个凉又不是单纯的温度低,而是有种小时候早晨出门上学的感觉,就是那个奇特的温度的味道。

在喀什坐了几次出租车,这里的出租车师傅对本地的路况都非常的熟悉,只是整体上沟通起来感觉语言的流畅度还是不够,导致我基本上没办法跟他们做更多交流,出租车师傅里年纪较大的一些能听明白,看的出来他们很愿意分享,但确实表达出来是听不太懂,通常是一个问题就停止了。

从整体的城市建设和感觉上来看,他和任何一个在发展中的四五线城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文化体系上看起来不够那么的现代化。走过一个圆形地下通道,里面也跟国内的很多地下通道一样,灯火通明,也有人在摆摊,如果不是因为皮肤或者外形问题,你不太会觉得这是一个西北城市。

在这里能看到很多商品房,去看了一个在这里已经开发了四五年的商业体,基础的设施都有,只是周边看起来配套不算完善,也没有住特别多的人。不知道这里的成熟小区是什么样子的,地图上看到在喀什也有一个万达广场,想来今天商业体在各地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存在了。

喀什还是一个很有烟火气的城市,夜晚好像十分的漫长,在喀什的夜晚,没有去景点的夜市,找了一个普通街边的日常餐厅,里面的服务员和老板都不太听得清楚我们说的是什么,或者说没有听懂我们在说什么。我们给他指菜单,然后比手势点菜,服务员也都是当地人,看起来也忙忙碌碌,本地人的沟通都是用维吾尔族语。

吃完夜宵离开的时候已经是12点半了,到酒店楼下一点钟还是车水马龙的样子,他们上午的开始比较晚,所以夜晚的时间就会变长,无形之中似乎又多了一些时间。感觉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日常生活不会因为游客的变化而影响,游客的到来给他们增加了一些繁荣和活力,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很习惯也很喜欢自己的日常,不管语言和文化通不通,他们的快乐是能看到的。

离开喀什市往外走,一路上能看见很多广东援疆的标识,在喀什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各地援建喀什的标识,广州国资对喀什市应该是定点支援单位,另外也看到其他城市捐建的一些东西,一对一的帮扶援建对城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不只是城市建设还包括各个维度的支持,只是希望这样的的帮助不只是形象工程,而是确实能带动当地经济、技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许在未来也会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当然比较遗憾没有去喀什地委行政公署看一下,希望下次能去参观。

在喀什辖区的小县城里,随时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店名,经过了一个店,叫「我的故乡水泥与材料工程店」,这个名字就是那么直白又那么的容易理解,还路过一个「勇敢百货店」。

县道边上村子全部都是本地生活的真实形态,随处可见的小朋友在玩耍,也能看见村或者镇中心的文化活动室,看起来跟河北、贵州、山东或者任何一个五六线城市的农村差不太多,如果你忘记这里下午六点钟还在头顶的太阳,那你大概率会以为这是一个北方城市。

更晚一些时候,经过一个服务区,屋顶电子大屏在播放本地新闻,坐在车里远远的望过去,一瞬间好像有一点点家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是不太看本地新闻联播的,但是在这样的地方看到这样的本地新闻,形容是家的感觉并不确切,或许是一种生活的感觉。

古城的古在流传在遗忘,在瞬间

喀什古城每天十点十二点和下午六点有开城仪式,也许是因为假期的原因,人非常多,里三层外三层,基本挤不进去。一个感觉是能看到很多新疆人和外地人都在这里旅游,相反本地游客应该是不多的。在喀什遇到的新疆人都很有气质,浓眉大眼,女生也都很漂亮。穿民族服装的大概也都是外地人,本地人反而不明显,穿民族服装的外地人看起来和本地融为了一体。还有就是看到的都是新疆人跟新疆人在一起,这两天几乎没有看到新疆人和汉人在一起旅行,不知道是旅行偏差还是本来两个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没有充分展开。

早上在早餐店的时候发现语言不通,除了年轻一点的服务员能听得懂之外,店老板不太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喀什已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了,但就在古城边上,人流量这么大的一个店里,老板也还是没有听明白我们在说什么,想来这也是这个城市保留着可爱的地方。

古城街道有很多随处可见的干果店,颜色都非常的丰富诱人,重点是每家卖的感觉都一样,一度怀疑可能是不是同一个供应商给他们的货品。还有一个疑问是我在路上看见很多店,但没看见有人在买,所以他们都卖往哪里卖给了谁呢?另外古城街上也看到很多卖俄罗斯套娃的店家,让我有些费解,有可能是中亚文化向这里流传,把一些类似的元素也带到这里,留有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没有被汉族文化所侵蚀,这也是古城多元化的体现。

古城里主街上人很多,人挤人的状态,但是除了主街之外,走进任何一个小巷子里都非常的安静,几乎看不到游客,也因此难得有很多静谧的时光。巷子里有许多日常,小朋友三三两两的在踢球玩耍,从他们的状态能感觉出来一定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对游客习以为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在享受自己的快乐,会在想他们日常里是不是就是今天这样,也会在想他们会不会也在观察我们。

在小学门口的一个咖啡厅坐着,短暂停留,看路边人来人往,小学对面有个小摊,本地的小学生常常来买东西,虽然今天是假期,但也时不时有人过来,每个人的童年都一样,学校门口的小摊贩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地方。

如果没有游客,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城市,游客过来给带来这里带来一些繁荣和发展,只是可能国庆之后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他们的生活总是在生活里不断的日复一日,我们的生活也在生活里日复一日,我们的偶尔逃离给他们带来了短暂繁荣。假期最大的意义就是看各种各样的人流,看不同文化的人的生活状态,你能看到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也能看到很多值得称赞的现象,我想这就是人类文化多元性在不同层面的展现,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由此才更丰富有趣一些。

看古城今天的样子,能窥见它以前的样子,也想过在没有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和生活体系在这个古城里是什么样的印记。当然,因为没有生活在这里是无法记录日常的,只是在街头巷角没有人流的地方看到一些印记,也许是惊喜,也许是往昔,在它呈现在你面前的这一刻,就已经是你所触及到的城市。

人和人之间地域交融和文化交融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发生的。你在你的空档来我的城市,我在我的假期去你的城市,彼此感染,彼此熟悉,然后又迅速分开。人在多元的世界里去感受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人习惯了解身边的城市,也想要去探索陌生的远方。我们总在这样身边和陌生来回摇摆,我们也总希望一切都是新鲜,一切又都是熟悉,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你分不清你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你坐在这里,你就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也在这一瞬间拥有了你。当你离开,你可能会忘记这个城市,但是所有的这一切你来过,你离开,你记忆里留下的关于你的部分和这个城市的部分,也许就是你跟他的连接。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你忘记了,但你也来过。

有时你竟然不知道这是刻意的为之,还是就是文化如此。有时你也不太理解我们怎么能面对这样文化交融时候带来的差异和彼此的认知。但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它总在哪个交汇点散发出熠熠的光彩。我想,如果我们有机会去记录和研究文化交融的体系,那也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帕米尔高原的风和万里边关

从喀什出来,去了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坐落在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

来得太早,慕士塔格冰川公园还没有开始检票,可以随意进出,据说要到12点才开始正式检票,所以也没有摆渡车到冰川的山脚下,沿着冰川公园从下往上走,呼吸和感觉上都是正常的,由于游客不多,所以也没有拥挤,只是在云彩挡住的高原上,看若隐若现的冰川顶峰。云彩散去,远远的看了一眼冰川的山脉,也远远的看了一眼阳光下的湛蓝,和冰面被反射出来的剪影,就这样享受了一个静谧的帕米尔高原。

由于已经是很边境的地方了,看到的游客就似乎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了,不怎么看到本地的游客,或许日常不会有太多本地人过来,游客里有一些人在这里行走漫步,有一些人在这里看冰川。以前帕米尔高原只在地理书上看过,但并没有实际感受过,今天当你双脚踏上这一片雪地的时候,说不上是神秘,说不上是远方,更像是你能看到的地方就在脚下。有那种你站在这个地方,你触摸了这片土地,你来过这个世界,你看见它的存在,你在这里看向祖国看向未来,看向更广袤的远方。

在路边看到的一个标语是「万里边关党旗红」,如果不是地域或者标语的原因,你是很难分辨出来这里到底是在哪里,这里能看到标识的地方太少了。通过标语来强化这里的地域属性宣传政策,应该也是统战工作的一部分吧。

这里是喀什,这里是一个勇敢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