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10 / 20

一个人住第五年

《一个人住第五年》是我在高中时期看过的一本漫画,从小一直渴望长大,渴望独立,渴望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但并没有想到真的独居生活会持续很久,只是最近又长大一岁,整理回顾一个人生活的这几年,算是记录,也是纪念。

对抗清晨的疫情

我意识到需要对抗清晨,其实是从疫情那个时间段开始的。

在疫情之前,绝大多数一个人生活的时间里。并不觉得是需要对抗什么,一方面工作比较忙,大部分时间都已经被安排掉,晚上回家就只剩睡觉。20 年初的疫情一直持续,过完年开始上班之后,公司选择了远程办公,整个 20 年上半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工作,我日常睡觉都比较规律,11 点半上床,如果不失眠的话早上可能很早就醒了,有时候 5 点,有时候 6 点,20 年初那段时间会醒的更早,可能是因为有一些心理压力,另外就是确实精神状态上没有特别的开朗到一塌糊涂,所以在居家办公三个月,可以连续两周都不下楼之后,意识到了一些问题。

以前正常上班的时候,白天去公司还是会跟人接触,无论是跟同事还是工作伙伴,都会有面对面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所以晚上回家没有沟通或者交流可能也算正常,但疫情的时候完全是远程。远程办公的时候一般第一个会从上午 9 点才开始,但我 5 点就醒了,从 5 点到 9 点之间还有 4 个小时,你需要面对这 4 个小时的苍白和虚无,一开始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持续需要开始想早上醒来这 4 个小时要做什么的时候,我意识到可能生活出了一些问题,确实很像一座孤岛。

好在后来解封,慢慢可以下楼,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慢慢有一些朋友知道了我是一个人,这段苍白才慢慢过去,想来如果这 5 年有什么时间段是绝对痛苦的,那这一段时间确实会有难忘的回忆,不会再去想要有一个空洞的上午,也不再想去对抗那些虚无。

时间都去哪儿了?

认真想了一下这几年的时间维度,有一些有记录的时间是可以被看见的。

一个典型工作日的日常是:

  • 早上六点,听得到起床,洗漱然后看一会儿新闻,做早餐,吃完开始坐在电脑前,开启属于自己的时刻;

  • 九点出门,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 晚上八点下班,回到家简单吃一口晚饭,锻炼或者玩耍一下;

  • 十点半洗澡,十一点上床,看看书或看看电视,然后就睡觉;

开会:飞书会议 20 年的记录是开了 816 个会,21 年开了 749 个会,22 年开了 700 多个会,23 年到现在就算 600 个,平均一个会一个小时,实际上很少有一个小时能开完的会,还有不在飞书记录上的会议,估计一年 150 个会左右,总计一年开会算 1000 个小时,大致有 42 天在开会。

阅读:从 2015 年开始,得到的阅读时长是 4700 个小时,大概 235 天,平均一年 30 天,还有书库里记录平均一年看 80 本书。还有包括各种日常跟工作相关的阅读处理。

文件:工作日常有很大一部分是文件,包括各种协议和文本,除此之外我还生产了很多内容,也占用很大的一部分时间。

除掉假期旅行和上下班通勤,加上日常吃饭睡觉运动家务,这么一算好像时间也有迹可循,当然还有那些不被记录的时间,可能也就不知不觉流走了。

如果 Notion 和 DayOne 有时间记录,可能会更立体多元化一些,有时看看照片,也寻找一些时间的痕迹。

周六上午

每个周六的上午我会固定解决一些问题,上午起来把家里全部收拾打理一遍。擦桌子扫地拖地洗衣服换床单给花浇水和卫生间消毒,整个周六上午会被定义为家务日。做家务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能亲手营造一个自己舒适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

周六上午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把下周要穿的衣服全部准备好,准备是指挑出来要穿的衣服,不管是 T 恤还是外套或者裤子都会用挂烫机把他们熨整齐挂在衣架上,下周出门的时候直接换上就可以了,最近几年的变化是 20 年之后就不怎么穿西服上班了,所以西服的使用频率低了一些,大部分时候都是穿白T恤和一个简单的外套,熨 T 恤的话就非常方便了,熨衣服这个过程有点像整理自己的外在,我一般不会穿奇奇怪怪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是非常简单的基本款,也不太能容忍穿很皱的衣服,总体上都会是干净清爽,当然有一点是牛仔裤最好不要熨,熨完之后确实会失去了一些灵魂,每次穿之前我都要把它手动卷一卷,让它看起来有一点皱皱的样子。

消毒消毒消毒

两年前搬到现在住的地方,第一步是把所有能换的东西都换掉,包括下水道里的一些器件都做了更换;第二步把能消毒的地方用所有能用的方式全部消毒一遍,比如高温,比如消毒液,比如酒精。还有紫外线消毒灯,整整照了三天。

我倒不是有洁癖,我对清洁的容忍度很高,只是在想不确定自己会在这里生活很久,有一个放心的环境总归是好的,毕竟你有很多时间都会待在这里;

日常清洁也有一些比较容易随手做也很有效果的方式,比如每天洗完脸之后,洗脸巾可以把镜子和洗脸台擦干净,擦完之后又随手可以把马桶能够触碰到的地方擦完。又或者可以把洗脸巾绑在清洁拖布上顺手把浴室里弄的水也擦干。久了之后你的洗脸台不会有污垢,你的浴室也不会有水垢,会有一些很清爽的体验。

人生减法

以前住在顺义的时候并不觉得东西多,家里的面积足够三口或五口之家,一个人生活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也没有刻意在意自己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正需要的,有多少东西是被完全闲置的。

两年前搬到现在的家,搬家的时候师弟师妹们去帮我整理,收拾东西的一个原则是能不拿的就不拿,最终还是收拾出来了 36 个箱子,搬家师傅进门的时候说了一句,你们几个人东西还挺多的。他们看了我一眼说都是他一个人的东西。

搬家后面对三十几个箱子,那两个月都在认真的思考我到底需要什么,于是一年的时间几乎一直是在做断舍离,完全没有意识到什么时候买了那么多的衣服,西服有几十套,鞋有几十双,衬衫有几十件,不计其数的各种裤子,各式各样风衣都有接近 20 件。

最后处理就非常简单,三年之内没有穿过的衣服全部打包寄回父母家,两年之内没有穿过的衣服全部压缩收纳,所有外部设施能用的用能扔的扔,然后又买了几个大的置物架,把一些暂时用不上,但又觉得用得上的东西做了整理,到现在如果需要再搬家,可能三四个箱子就可以。

这两年不断做减法的生活,无论是衣服又或者那些永远用不上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放下一些东西,你扔掉的是闲置,你放下的是过往的人生。

附近的生活

附近的生活是我最近两年才有的感受,以前在顺义离我最近生活的地方是 1 公里以外的家乐福,再就是 3 公里以外的祥云小镇,分别步行 10 分钟,开车 10 分钟。但都没有下楼的生活,也不存在附近。不过外卖还算方便也没有觉得生活有所缺。一般下单半小时也就到了。

搬到现在这里之后,楼下就是超市便利店餐厅,虽然都是一些比较小的店,但日常生活基本上是信手拈来下楼就有。方便到你可能正在炒菜,发现没有酱油下楼就买,回来也不会耽误炒菜。下班以后回家,到楼下差不多是超市需要关门的时间,会在门口放很多当天的水果切盘,可以以很便宜的价格就买到,并且看起来品质很好;楼下各种小吃面点一应俱全,甚至你都可以买到烤冷面。我常常在下班之后用一份烤冷面慰藉一天的辛苦,对附近的生活有了一些更快乐的体验。

在走路 5 分钟的地方有一个菜市场,这个菜市场是自发的那种菜市场,在一片围起来的空地上,早上 8:00~11:00,附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商贩迅速把这片菜市场填满,过了中午就如浮云一般散去,日常因为对吃的需求很少,所以去逛菜市场的机会不多,但一个月总会有一两次去看看感受一下可以砍价,属于市井的生活气息。

附近生活的意义在于你的稳定体是由它构成,不管是吃饭健身理发,甚至是溜达夜宵,平凡生活里的日复一日,这是很重要的部分。

好好吃饭,天天向上

吃饭对我来说是一个异常敷衍的命题,好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吃午饭,只吃早饭和晚饭,晚饭也取决于我当天是不是要锻炼或者有没有别的安排,要不就是凑合吃一口。隔离在家的那段时间,对于吃饭是一个特别头疼的问题,主要是一个人做饭真的太麻烦了,做了也吃不了多少,所以学会了很多简餐技能。

比如买了很多分装盒,每次做饭的时候就把一周的都做好,比如米饭多煮一点,用分装盒装好放在冰箱里,菜也多做一点,用分装盒冷冻,吃的时候拿出来放在微波炉里,两分钟就能迅速解决。

后来外卖平台有很多净菜和快手菜在卖,就不用去准备很多洗菜切菜的过程,但这个习惯还是被保留下来了,如果有必要的时候我会把买来的东西一次性都洗好,然后放好等不同的时间去吃,主打一个三分钟吃上热饭。当然提前准备好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会很腻,因为你可能那一周都吃的是一样的东西,或者至少有三天是重复的。

再后来我就想了很多办法,菜可以是一样的菜,但会多买不同的酱。每次用不同的酱一起就会有不同的味道。

不过不管当天的饭有多敷衍,早饭是一定吃很多的,我的早饭有可能是正常人的 2~3 倍量,固定的搭配是一份主食加一个苹果或者香蕉以及还有牛奶鸡蛋和粥,早饭提供了我一天的能量,所以通常情况下对早饭是非常上心,有时早上起不来,或者偷懒不想起,就会饿得呱呱叫

我问过医生这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坏处,医生的反馈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消耗其实是有限的,今天不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反而是很多人的营养过剩,增加器官的代谢负担。我的生活习惯已经让我的身体有类似的机能,所以一般不会有问题。去体检的时候查身体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以及这个饮食习惯给我带来的一个正向促进是,精力会非常的旺盛。有时候从上班到下班开一天的会,我到晚上还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身体状况非常的良好,有这个正向促进就一直延续下来了这个习惯。

当然不吃饭,最大的问题不是健康问题,是你很有可能面临关系的问题,也会减少很多快乐。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有很多沟通和交流甚至于情感都是在饭桌上完成的,所以如果你能跟人吃一顿饭或者多吃几顿饭,你们可以聊的东西会非常多,对我来说不吃晚饭就容易没朋友,我倒是试图努力去改变过,也主动去约过几顿饭。后来发现如果为了促进感情吃饭好像有点别扭,我更想跟喜欢的人吃饭,而不是通过吃饭来拉近感情。还是希望好好吃饭,天天向上。

一些 tips:

  • 水果麦片加牛奶当早餐足够方便又足够健康。

  • 有很多一人食的产品,比如方便米饭,方便披萨只需要通过加热就可以吃。

  • 能用微波炉的绝不开火,流程越简单幸福感越强,当然需要牺牲一定的口感。

  • 每天吃一个苹果会更健康。

出远门和归家

这几年有一个习惯是每次出远门,不管是出差还是旅行,在走之前都会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跟不曾有人住过一样。不管是出去一天一周还是两周甚至一个月,都会是这样的习惯。

有一个原因是,每当远途归家,推开门,看见干净整洁的家里,内心总是会有一些愉悦,会极大减缓你旅途的疲惫。如果你非常辛苦的奔波回家,看到家里还是一团乱麻,可能会对生活失望,也会增加独居的不幸福感。不过即便如此,也会有一些深夜归家 emo 的时刻。

有一次长假出门,中间发现家里的监控离线了,以为是网络有问题,为了确保不是停电还特意充了电费,等到回来才发现确实是停电了,应该断电了整整 5 天,我充了电费也需要把电闸拉上去才能恢复供电,结果就是冰箱里所有的东西都坏掉,清洗冰箱洗了整整一个上午,那时候在想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独自解决。

另外出远门会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在顺义住的时候家里养了很多花,各种类型的几十盆,走之前都会把它们浇满水,如果像国庆长假出去两周的话一些喜湿的植物还是会出现问题,以前也有一些植物因此而死掉,后来可以通过一些定时浇花的装置来解决;搬到现在的家养的都是可以不怎么考虑缺水的植物,在出门的那一天上午把所有的花盆都浇透,剩下的就看它们的命运了。

i 人错过和爱的新手村

回到今天的状态,一个人生活这么些年已经是个结果了,我也会在反思为什么会一个人生活那么久,或者换个表达就是,为什么没有开始恋爱或者开始新的感情,建立稳定的关系,中间有过一些接触和了解,但很遗憾也没有往前更进一步。

曾经认识过一个女生,从各个维度来看都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试着了解了一段时间,最终也没有持续下去,平心而论不管跟她沟通交流都非常的愉快,最终没有走下去的原因是不适合,这个不适合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感觉,但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具体的。

我比较不习惯的是,在对方的思路里,感受可以创造可以去计划,可以为了创造某种体验去计划一些东西从而得到一些感情,用她的比喻是谈恋爱跟玩游戏打怪没有什么区别,经验是可以直接复用的,过往的技巧也可以更快推进拿到结果。

我觉得道理上可能没错,只是这跟我对感情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偏差,从实际状况上看,我在感情里经历过一些完整的周期和循环,如果用打怪来形容,至少是打过大 Boss 的人,但我对每一段新开始的感情都不会用过往的经验和经历去定义,去衡量,去相处,人在不断成熟的过程里,是内化的自己,而一段新的感情,又或者面对一个新的具体的人,你过往所有对感情的理解和经历,都可能是要重新开始建立的,每个个体都有它的独特性,在爱情里,每个人都在新手村。

不过,即使在新手村里,我也是一个较为纯粹相信爱情的人,愿意为了一段真挚、平等、长久的关系而努力,对于我来说,真正建立和推进关系的,不是撩妹技巧和约会套路(可能是不会?),而是对彼此的真诚,好奇和尊重,经过时间沉淀的了解,和恰当的时机选择。

过去这些年,遇到过很心动的人,非常认真的去了解对方,包括过往的成长和生活点滴,也有过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可能遗憾在彼此遇见的那个阶段,我错过了恰当的时机。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很难具体的描述这个遗憾到底有多严重,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以前只在电影里会看到的桥段,但却真实的经历过 i 人错过,也确实曾经在不适合的感情里过于执着,以至于忽视掉纯粹情感部分的感受,不过即便如此,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我依然没有变过,我比以前更纯粹的相信爱情,也更有底气只在意爱情。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独自面对一切,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五年确实是不算短,但也不长,生活未必一定是很用力的,但是用力生活是在好好活着。

希望下一次不会太远。

后记:

  • 《一个人住第五年》是用了这个书名,实际独自生活的时间会更久,在北京的十一年里,除了有三年是跟家人生活在一起,剩下的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只是年轻的时候不觉得需要被记录;

  • 这个题目在草稿箱存了好久,甚至存了几年,以前一直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生活,所以没有写出来,最近有看到身边的朋友很勇敢的分享生活和感情经历,这给了我一些勇气,适当暴露自己,也是面对自己的一种方式;

  • 高木直子后来又写了一个人住的系列内容,这本之后的一本是《一个人住第七年》,但是,她最新写的书已经是《两个人的头两年》了,所以,小丑竟是我自己?

附录三则:

  • 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虽然爱情的脚步在屋前走过去又走过来,我听到了,可是我觉得那是路过的脚步,那是走向别人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这个脚步停留在这里,然后,门铃响了。 ——《第七天》余华

  • 他反复按了按门铃,一遍又一遍说着他没有走错,我开了门,他走进来,喝了我的茶听了我的故事,又转身走了,留我一个人继续在这间屋子里,从此以后,这里布满尘埃……按门铃的不一定是好人 ——《我在岛屿读书》余华

  • 门铃响了,我本来想装作听不见,可他敲了很久,掷地有声,我想无所谓,爱的人会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