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07 / 30
傍晚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六点的气氛一如午后,楼上断断续续传来的钢琴声,也不知道夏天热的是谁,出门时总是捂得严严实实,看起来像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路人总是以奇怪的眼神打量,为什么这么热的天气还有人穿外套,有时是西服,有时是卫衣,有时是防晒外套,但很少有人会问热不热,热可能是热的,肯定是算不上凉快,但总体是可以接受的范畴,如果人受不了了,那自然会改,如果还没改,那肯定是能接受。
热带来的问题比热更严重,也许因为夏天的炎热增加了失眠的频次,导致神经性皮炎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到了需要用激光治疗的地步,当然医生也有保守的方案,只是过往的方案已经试过越来越反复,可能已经到了要改的时候。
按照以往来说,七月份也许会在各个凉快的地方游走,可以回到家里避暑,今年因为奶奶已经不在,回家的理由就变得有些牵强,父母会担心在外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一定程度上,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父母的家还是自己的家,但是不能给那个家带来心理负担,堡垒是堡垒。
从家里下楼,走路 10 分钟,是四环桥下的公园,走路半个小时,是以前名人经常约架的公园,但这十年已经听不到约架了,除了一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也看不到任何所谓的政治体系和个性化的内容,一如这个夏天消失的很多东西一样。
很多年前我们还可以动不动在公园约架,在夏天偷偷跳入后海,今天河变成了亮马河,人们聒噪且无法安放的悸动与燥热,在桨板和跳水里透彻下来,我们想的这些可以被量化的安抚的情绪,无论是天灾人祸背后所看见的不被看见的细节,都在一遍又一遍影响着,无论是这个夏天的大雨,荒诞的天气,离奇的社会消息夹杂着个人在这个季节的复杂要素,都构成了一个并不缤纷的夏天,人们总是不可避免的被周遭的环境所影响,即便有时候以为构建了一个足够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足够安全,但总体不跟这个社会产生有效的情感连接也是有问题的,彷徨是江的江。
电影或者电视里通常有一个旁白或者画面,直接就跳到了五年后或十年后,主人公从小一下就长大了,中间没有经历任何痛苦,也看不到任何叙事,只给了你一个结论。在一个应该中年危机的时候遇到青年危机,想把时间一下调到十年后,回头看这一段时间是如何过的。以前一度是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但今天如果你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突然觉得人生要是有一些快进也是不错,有一些时期是你经历过觉得还好,但经历的时候觉得可能不需要那么仔细经历。
对于人生的快进和旁白,大多是想象,实际是不存在的,但对于人和人的关系来说,横断面大概也都是这样,没有年轮,看不见刻度,每一层的切面都没有切面,只是表面。生活方式下没有生活,生活在简化或者切断生活关系的关系中,家人、朋友、同事都是一个特定的标签,在特定的体系和状态下,形成一定的关系连接,但是并没有情感角色,不存在生活关系里。
我在生活,又不在生活,我在夏天,也不在夏天,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季节。
PS:月度来信停更,复更时间未定,日常内容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