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09 / 14

夕阳高塔,铁轨和中秋节

中秋节假期没有出门,在阖家团圆的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当 Steve 的地方,也没有看到有意思的活动,安排了较为闲散的生活,不算是完全的荒废。

为了发际线

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和脱发做抗争,虽然我的脱发看起来没有那么严重(自评),但为了避免它掉更严重,所以很早就开始有针对性的治疗,内服外涂都是日常操作,内服自不必说,每天吃药就可以了,但是外涂就会比较有影响,外涂效果最好是早晚各一次,但是生发液是粘稠的液体,如果在早上出门上班前涂在头皮上,头发的感觉就会非常的油腻,像是没有洗头一样,所以白天上班的时候一般就不涂,只有等晚上睡觉之前才会涂一下,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不需要出门或者不需要太早出门的时候,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生发液涂一下,中秋这几天不出门,早起就是一顿涂涂涂,以期待在贫瘠的头皮上还能继续长出新的希望。

夕阳下的铁轨

进了九月,温度就特别宜人起来,不热不冷,迎来了北京最舒适的季节,每天快要到傍晚的时候就出去跑步,假期这几天会更早一些,沿着没有走过的河边,刚刚修缮过的河床,还误入了一个看不见任何牌子,但是能听见无数鸟叫的农场或者养殖基地的地方。

跑步经过附近的一个铁道研究院,在没有荒废之前很多跟列车相关的研究都在这里,现在也依然还是一个铁道博物馆,也有很多看起来没有在用的铁轨,在公共区域已经看不见列车在铁轨上,但是博物馆范畴还是有铁轨的,但如果从地图上看这个圆环,就是一个独立的轨道系统,跟其余的轨道在分离。跑完步回家的路上,正好是太阳落山的日子,高塔、铁轨和夕阳,似乎所有一切孤独的元素,都在这一刻聚集,空旷,听不见回声。

度一个回忆的假

假期翻箱倒柜找硬盘看了 07 年夏天看的一部韩国肥皂剧,那个夏天每天熬夜到很晚,守着央视八套追了好几个月,那些年流行的韩国肥皂剧是那个时候的妈妈们爱看的剧集类型,当时还是个小伙子的我,却追得如痴如醉。

这是一部 2000 年就拍完在韩国上映,但直到 07 年才引进到中国,和今天流行的各种系列偶像剧比起来,真的是乏善可陈,没有顶配的明星,没有精彩绝伦的剧情,甚至在国内只有央视放过一次,都没有再次重播,在我今天回看的时候,已经是一部 24 年前的电视了。

剧集冗长,而且很肥皂,但我真的是一集一集的看,慢慢的让他当背景音,没有快进也没有错过过任何一集,关于剧情,因为看过很多遍,几乎都是滚瓜烂熟了,他们在哪里遇见,面对什么问题,最终什么样的结局,即便没有看过也都能想得到,类似的妈妈们肥皂剧最终的结局就是合家欢,也不是一个青春偶像剧的感觉。所以很难想象一个 ** 岁的 Z 年人,在看 18 岁的自己看过的剧,为一个 24 年前的剧情,深深沉醉。

情节的大部分都是可以很快看懂,更打动我的是细节里表达出来的爱,坚持,勇敢。即便 24 年过去了,那些细微的东西,在今天看起来依旧是温暖人心,刷剧的过程里也好像在度假,在想 18 年前自己看的心境,在感受今天的自己,为什么在 18 年前会对这样的剧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一定程度里给这些年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如果没有出门,这应该算是度一个回忆的假。

节日的意义

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午有一个同事给我发微信,说有一个海外做硬件渠道的朋友今天正好在北京,如果有兴趣晚上可以一起见一下,然后我就临时去了他们约好的颐和园。

傍晚去的时候还是天亮,走到天黑出来,北京的天气不好,所以在颐和园没有看到月亮,从点评上找了一个附近的餐厅吃饭,到了之后看地图,已经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了。

点完菜,等上菜的间隙,看看时间差不多八点半,想着家里应该吃完晚饭了,于是给家里打电话。

视频一接通,先跟在场的长辈们都分别打了招呼,视频转了一圈(自行脑补挨个打招呼的画面)问好,因为奶奶住在我们家,过节的时候亲戚们都来了,粗略估计有二三十个人在家里一起过节,叔叔姑姑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们在阳台打麻将,我还远程的看了一眼三妹的牌,赢面很大,家里十分的热闹,总体上感觉得到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节日。

打完招呼,母亲把手机接过去,说 WJ 你今天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小伙子还有点帅(原话)。我说妈我状态还可以,天天都是精神小伙。母亲说还想着你大过节是不是一个人孤苦伶仃在家吃泡面(在母亲的心里,吃泡面代表凑活生活),我说不会孤苦伶仃,和朋友在外面吃饭,精神面貌还不错。

和父母的沟通内容和话题总是一样的,他们的期望和在意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变过,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他们会更担心,不过对于我来说,良好的精神状态,可能也让父母更安心了一些,至少他们今天不觉得我是一个孤独的状态。

挂完电话,我想了一下,要说中秋佳节月圆人圆,不觉得孤独是不正常的,但不刻意创造孤独感,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在独自生活。

那么,中秋佳节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家人安康,身边的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