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10 / 01

乌鲁木齐来信:有些印记没有印记

找寻不到的旧日痕迹,仿佛从未发生

飞乌鲁木齐是在一个礼拜一的下午,首都机场的摆渡车上已经稀稀疏疏能听到一些维吾尔族语,航班上人不多,值机时选了能看天山的位置,飞机飞过时看到了天山山脉,乌鲁木齐就从那一片狭长的白开始。

乌鲁木齐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都是二道桥,二道桥街区位于乌鲁木齐老城区核心地段,今天的二道桥区域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打卡点,比如国际大巴扎,不同类型的小巴扎,清真寺,和本地特色的商场,只是我来寻找的旧日痕迹,这个地名比大巴扎在心里留下的印象和意义都全然不同。

整整一个下午到晚上,无论是沿着大巴扎还是公交路线甚至清真寺,我来寻找的旧日痕迹当然是没有,09 年看了很多触目惊心的内容,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印记了,好像没有发生过。跟任何一个在发展的城市一样:基础建设越来越好,旅游打卡点人流密集,热门餐厅永远排队,只是高度密集的安保防卫,随处可见的监控设施,随机在路上能看到的身份核查,时不时就无法访问的网络,提醒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

有一些东西在弥合,也在消失不见

在乌鲁木齐的几天,打车打到本地师傅和外地师傅的比例大概一半一半,没有认真统计过,总体上本地师傅都没有打开过话匣子,随便聊两句,他们就停下来了。不确定是我沟通方式的问题,还是确实他们不太愿意表达。总之这次从滴滴师傅这个群体里面得到的消息并不是特别多,只是通过几个细节能窥见一些点滴。

有天晚上打车回酒店的路上,跟一个师傅闲聊,他是河南南阳人,09 年 11 月份来的乌鲁木齐,那时候他的孩子刚出生,现在他的孩子 14 岁,他也在这里生活了 14 年,说这里的治安是越来越好,经济发展不能说没有,但显然不太多。师傅说,本地有钱的人特别有钱,当年的维吾尔族人只要懂一点汉语,就能很容易赚到钱,比如把内地的东西贩运到这里来卖,也能最先做外地人的生意。他对这个城市有好感也有疑惑,好感在于治安确实不错,也有机会,疑惑是因为一直有不同的文化融合问题,整体看起来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和解决问题,但也离那个目标很远。听得出来,他言语中也感受到生活的辛酸,也许能在这个城市扎根生活下来的人,在哪儿都不太容易,要远离故土,漂泊异乡,在一个新的城市生长发芽,一代又一代群体的变迁和移动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如果能在出生的地方生活很好,那又何须背井离乡,也许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更值得追逐的东西,是他们一直在追逐的。

我们都默契的没有聊他了解的关于他来这里之前那几个月发生的事情,他有印象但是没有展开,但我们都知道今天这里发展的转折点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还有一天晚上打车去机场跟朋友汇合,去的路上师傅一直在强调到了之后就要赶紧下车,可能只有30秒的时间,说现在抓的很严。我一直跟他说现在滴滴已经不被抓了,是合法的运营平台,我还找了网约车运营管理公告读给他听,但他还是一直强调到了要赶紧下车,不容讨论的语气,紧张且严厉。我到机场之后没有发现有任何执法人员,师傅可能过去被罚过才会有这么深刻的阴影,我能理解他的语气,也许统一的共识或者不统一的共识,这才是最令人害怕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地方也都有。

CityWalk 是本地是环绕,是附近的生活

晚上去当地的一个餐厅吃饭,这个餐厅在建设兵团总部边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既是政府又不像政府,既是企业又不是单纯的企业,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合体,本来一直想要去兵团总部看看,但没有直接能去看的理由,只能在这附近感受一下它的氛围好了。

在本地餐厅是能看到很多当地人的,虽然他们不太有常见着民族服装的样子,但身材和长相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男生高大魁梧,女生也眉目之间很有灵气。总体上看起来是一个非常靓丽的民族,日常他们的沟通好像听起来也是汉语居多,至少这几天在餐厅里确实不太听到有说维吾尔族语的人。

从这里的饮食风情看起来是一个祥和的城市,餐厅很有本地特色,服务员一半汉族一半少数民族,都着统一的服装,分量大食材新鲜口味丰富,而且确实都非常好吃,至少特别对我的胃口,每天都吃非常非常多,感觉如果生活在这里会很容易长胖。

吃完晚饭在下面的居民区逛逛,随意走了几家小店,杂货水果五金之类的,这里不太像是景点,就像是你周围的日常生活,那些人仿佛就是你楼下的邻居,也能听到说本地语言的人,这可能稍微有了一点本地城市的感觉,所以如果真的有机会深入生活,每个当地人也是普通人。

文化馆的落日:看见的文化,看不见的文化

在乌鲁木齐的这段时间,密集的逛了乌鲁木齐的一些展馆,包括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市政务中心一楼的一个角落,我到门口登记的时候工作人员似乎有点诧异,问了我两次确认了我要去的地方,然后给我指了一下方位,过了安检沿着一楼走到角落里才看见一个很小的标识,看起来平时确实很少有人来这里参观,门都是关着的,我自己把门打开走进去了。

城市规划展览馆不大,介绍一些乌鲁木齐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规划,几乎可以是一眼看完展厅,走完一圈也不需要十分钟,看了一些产业规划发展和过去的老照片,另外是空荡荡的展厅只有我一个人有些许奇怪。

从规划展览馆出来,去了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这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包括大剧院、音乐厅、规划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六大文化设施项目,几乎走马观花的把每个开着的展馆都看了一遍,感觉这个城市在文化体系上投了非常多的,无论从基建还是规划都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工程,但比较遗憾的是,展示的有很多都是随处可见的东西(非文化),有一部分关于乌鲁木齐传统文化的展览,但对于一个应该以城市文化展示为核心的展馆来说,占比还是太少了,更多的是可能一些形而上或者又非常政策导向的展览,有时候我几乎分不清楚这是在乌鲁木齐还是北京又或者任何一个城市的展厅,高举和牢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又太密集了,能举多高又能多牢呢?

文化馆下面有一个很大的书店,去的时候人不太多,三三两两的有一些人在这里阅读,感觉上如果生活在这附近,经常过来看书会是一段很快乐的时光,这里的文化氛围和阅读氛围很浓厚,我不太希望把它当做一个打卡的地方,但他确实又有很多值得留下的东西。如果阅读是人类精神最后的避难所,那希望这个城市到处都能找到这样的避难所,相比博物馆里被有限展示的文化,这里的人民经历的苦难确实是太多,不断被渗透的文化体系,不断被消失的文化体系。

还有一个难以理解的地方是,在很多乌鲁木齐传统文化的展览馆里,都看不到维吾尔族语言的标识,所有对外介绍也都只是汉语对展馆的介绍。我在想,如果是一个土生土长、对这里有民族情结的当地人,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他理解的就只是文化的消融吗?还是有更多更严肃的东西在慢慢消失?我没有答案,但我希望他的文化被保护、被传承、被纪念、被发扬光大。

民族的东西有它的复杂性,文化也是。除了在展览馆,在我今天看到的场景里,当地文化确实并不多见,至少在表征的文字体系里,汉语已经是大多数地方能看见的语言。我不知道当地人会是什么心情,但是你看到熟悉的东西在一点一滴消失,总是会有外来者印象的,这一点即使你不能感同身受,那你也应该可以想象。

攒劲青年和瞬间

攒劲的节目来自于电影《无人区》,几次在旅行里被旅伴阿田提起,过往的几次旅行,阿田都说带我去找攒劲的节目,但却从不曾真正的见过,这次终于在快要离开乌鲁木齐的时候阿田带我去了一次乌鲁木齐的夜店,在新区的一个文化创意园,由于还是工作日的晚上,进去人不多,很多台都空着。

在舞台中央的人群中,能看到大部分是本地年轻人,整体氛围热烈,音乐太吵也听不太清他们说什么,短暂音乐停顿的时候,即便听清了也听不懂。喧嚣吵闹没有让我更放松,更多是不习惯,在北京没有去过夜店,在别的城市也不曾真正去过,确定是不喜欢的,但能瞥见一眼这里年轻人的生活,也值得走一趟。

这一路我都在试图寻找跟本地年轻人交流的机会,两次去不同的政务中心,除了接待排号有部分是本地人之外,办业务的也都是汉族人,简单交流几句也不会了解到日常,排队等待的时候来办业务的也有一半是游客,户籍业务里看到听到的本地人交流也还是听不懂。

去大学周边闲逛,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几次跟本地年轻师傅和服务员的聊天也很快结束,一方面是沟通的语言问题,一方面可能是意愿问题,对于一个陌生人的突然沟通是很难迅速打开话题的,尤其还是一个不同民族的人。不过在新区大学旁边的一个面馆里,还是旁听到了一些正在发生的点滴:学区房最贵的卖到四万一平,便宜的地方有六七千;外地来新疆念书的毕业生留在新疆的比例很低,新疆去外地念书的也有不少毕业后回到新疆;工作机会太少外地人在本地找不到工作,本地人在本地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工作不好找,考公复习很难,招考也很难;新区这十年,有一些发展,但也只是一些。

来回游荡的这几天里,在 CCMALL 门口的咖啡厅看人来人往,在红山公园远眺楼等着看日落,在夜店门口的露营凳上感受音乐的震动,看到一些看不懂的眼神,看到一些明亮而快乐的眼神,看到一些友善慈祥的眼神,也看到一些空洞的眼神,万千眼神里,也是这个城市迷茫而又真实的瞬间,这里的一个固定流程是进入任何公共场所都需要安检,检查我们是不是有安全隐患,而听到的一些关于本地工作的细节里,对于本地年轻人找工作也是如此,如同这个时代对年轻人一样,有时只管你会不会有隐患。

追寻但没有答案

一直没有深入本地的生活,身边新疆人也不多,只是经过的时候看一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到今天,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是哪些组合起来成为了这个城市是我不知道的。有时看过的场景和瞬间,会思考统治或者专制对这个国家是好是坏,尤其是如果我们真的要统一面对外来体系的时候,就会更加不确定。

从当年三届执政的书记新疆王,到后来柔性治疆的张春贤,再到后来高压政策的陈全国,每一任在这里留下了不同的发展政策,今天已经没有太多他们的往昔,都在统一贯彻一个人的痕迹,也许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一样,在有一些瞬间就已经注定了,就如你到处看到都是伟大领袖的宣传,也许一个人内心是自信,或者又是不自信的,才需要从上到下如此强有力的贯彻一个轴心,又不确定这个轴心的贯彻是好是坏。

民族对立和文化冲突说不清是谁席卷了谁,在乌鲁木齐的这几天里,看不到明显冲突,但冲突是被掩盖起来了,这才反而是真正严重的问题,如果冲突在表面,那至少是可以沟通。对于个体,对于民族,甚至对一个国家,它都是一些很难去单纯界定的内容,我并没有疑惑,只是没有答案,不知道这个问题会思考多久,短期或者长期都不会有确定答案。

想要在旅途里寻找到的东西其实很多,也很复杂,但有时想想也很简单。我们追寻一个城市的历史,看他的过去,看他现在,看他的未来,你能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一直都在发生。作为游客,永远只是走马观花,路过他们的生活,短暂感受,可能已是大幸。

在乌鲁木齐的一个餐厅吃饭,驻场歌手的第一首歌竟然是唱了成都,很难不想起一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