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10 / 29
周末去了看理想 的理想家 23 年的北京年会,记录一些瞬间,记录「记录的意义」。
罗新:
眼前的事记不住,记得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捍卫记忆是一场危险的斗争;
今天资料的多样化,存储数据的多样化;如果不说就会忘记,那还是要说,要讨论,要记得,要记录。
杨照:
喜欢的时间线和记录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记录,是不被追溯和看见的。
历史学家的记录和普通人的记录各有其意义,平凡人的记录对于个体是有意义的,历史学家的记录被看到,被传播,过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可能是被赋予的意义。
可以带到坟墓里的经验,可以传递的方法论,可以分享的价值;
过去三年,有很多事情说不被遗忘,但是很多可能真的就遗忘了,想了一下,还是应该要记录,要回溯,要被记得。你不想要记得,所以你就忘了,但不是你不想记得,只是不在你的身体逻辑里,所以就忘记了,记得需要意义,很多人没有找到意义,所以就遗忘了。
对抗遗忘的竞争是什么?一边是我,另一边是什么?如何对抗记忆的竞争,如何对抗遗忘;国家力量干预历史写作,记忆是由国家力量制造的,斗争的对象是王朝,斗争的对象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体;保存和整理主要的麻烦,不是个体本身,而是国家力量;
眼前的记忆比较迫切,其实记住过去的记忆也是意义。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私人的角度,一定要留下当下现在的记忆。当下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不留当时的记录,你会被后来有的东西否定的。你是不同阶段累计的所有加在一起。
后来的东西是减法逻辑,我希望是加法逻辑,当代的东西,越接近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段。
当代性很重要;个体记忆和群体记忆本生是不一样的。不在有单一的时代记忆了,是复数的,是大家的。每个人参与到记忆之中。那就要把自己的记忆记下来。参与竞争,提高声音,让别人听见书写本身的能量和价值;
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杨照老师说:今天的主题是 「another world is」,那我今天想改一下,「another word is」换一个方式一直说,今天拜托大家,白头发拜托黑头发,保留诉说你们的经验,想办法让别人愿意听,虽然不是很容易,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如果 200 个故事在讲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不可能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固定下来,会迎来特别的自由。
要让一些人知道:今天的选择不是理所当然。
这次在官方发预告的时候里面有一个专门跟 i 人相关的活动:
i 人交友:现场设置交友留言墙,留下自己的介绍与想要寻找的“搭子”,开启一段与陌生人同行的可能。
到了现场,我就知道这个活动来对了:
交友墙稀稀拉拉的写着几个留言;
现场看不到交头接耳,互相都在听,感觉彼此跟彼此也都不认识;
活动结束离开的时候,大家各自跑路离开;
几百人的活动 i 人交友墙都贴不满;
在门口等车,很多人独自在等。
带了两本书放到现场交换阅读的书架,但没有带走任何一本,水一张现场写在书里的留言: